歐洲 RecyClass 認證覆蓋率達 60%:塑料回收“有跡可循”,RecyClass 認證體系解讀
近年來,隨著歐盟在一次性塑料、包裝回收和循環經濟方面推進立法,塑料廢物的可追溯性與認證體系建設已成為行業關注的核心。作為一個跨行業、以“塑料可回收性 + 回收過程 + 再生材料可追溯性”為三大支柱的非營利平臺,RecyClass 在短短三年內已覆蓋歐洲逾 60% 的塑料回收裝機能力,這一數字在業內引起廣泛關注。
下面,我們從認證機制、行業意義、挑戰與未來前景幾個維度來審視這個現象。
RecyClass 的認證機制與覆蓋構成
認證體系結構:RecyClass 的認證主要包括 三大模塊:
Recyclability 認證(針對塑料包裝或產品的設計可回收性)
Recycling Process 認證(針對回收工廠的流程、記錄與追蹤)
Recycled Plastics Traceability 認證(針對再生塑料在價值鏈中的追溯、含量驗證)
其中,Recycling Process 認證 是整個體系的“源頭”,它要求回收廠須遵循 EN 15343:2007 標準(關于塑料再生回收的可追溯性與合規性)以及 ISO 22095(鏈式監管、責任傳遞體系)等標準進行審計與運營控制。
審核內容包括:輸入廢料的來源證明、處理流程記錄、材料流轉追蹤、再生含量計算、質量控制程序、環境許可和管理制度等。
覆蓋率及分類分布:到 2024 年,RecyClass 認證的裝機回收能力在歐洲整體已占約 60%,成為塑料回收可追溯性領域的主流方案。按塑料類別劃分,其覆蓋率分別為:
ELV-WEEE(汽車報廢零部件 / 電子廢料塑料):約 62%
LDPE(線性低密度聚乙烯):約 70%
PET(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):約 75%
在認證執行層面,RecyClass 與 11 個經認可的第三方認證機構及 7 個被列為“過渡認可”的認證機構合作,形成超過 120 名審核員的體系。對于那些尚未完全認可流程的機構,RecyClass 也允許實施一種 “過渡性認證” 機制,在過渡期內頒發證書。
這一現象的行業意義與內外部推動力
2.1 立法和政策驅動:歐盟層面在一次性塑料指令(SUPD)、包裝與包裝廢棄物法規(PPWR)等政策中,對再生塑料使用比例、廢塑料追溯、循環經濟目標等提出明確要求。在這些法規框架下,塑料生產商、包裝商和回收商面臨越來越嚴格的“證明責任”,需要能夠追蹤廢物來源和再生材料的使用。RecyClass 的認證體系正好契合這一趨勢,為合規提供技術路徑。
此外,在某些國家(如西班牙、英國)對塑料稅、包裝稅進行征收時,有效的再生成分認證和可追溯性體系可能成為 減免稅費 或合規申報的依據。RecyClass 認證被認為能支持相關稅務豁免或減免。
2.2 產業鏈信任與市場驅動:在塑料循環體系中,上游(包裝、品牌商)與下游(回收廠、再生料商)之間因信息不對稱、質量風險和綠色訴求而產生信任缺口。一個 可追溯、第三方認證 的方案有助于提升市場信任度、降低交易摩擦、推動再生料在供應鏈中的采用。
隨著“綠色標簽”或“再生含量標識”在原材料采購、產品宣傳中逐漸重要,擁有認證往往是進入高端市場或拿到大客戶訂單的門檻之一。RecyClass 認證被不少公司視為“回收工藝認證基準”。
2.3 推動高質量回收與標準化:認證機制不僅是“認證蓋章”,也向回收企業施加標準化的要求,包括廢料分類、記錄制度、流程控制、質量監測、數據管理等。這有利于提升整個行業的回收質量、縮小“污染料、混料”問題、提高再生料品質可控性。
認證覆蓋率的快速提升,也反映出越來越多回收廠愿意投入規范化管理、數字化系統升級、溯源設備和審計制度。由此,行業正逐步從“粗放”走向“精細 + 可追蹤”的階段。
挑戰、爭議與未來展望
3.1 挑戰與風險
認證門檻與成本壓力
對于中小回收廠而言,要符合 EN 標準、完善記錄體系、引入溯源系統、接受審計,這些投入不小。若認證成本與運營負擔過高,可能阻礙其參與意愿。
跨國一致性與認可問題
雖然 RecyClass 在歐洲層面有較高覆蓋,但不同國家在審計標準、制度執行、認證機構資質認定上仍存在差異。對跨國回收網絡而言,跨境認證如何互認、標準如何協調仍是難題。
認證深度與真實性風險
在認證制度里,如果審核不嚴、數據造假、追蹤漏洞等問題得不到有效控制,認證可能淪為空殼。此外,認證只覆蓋流程和文件層面,對實際物料質量(污染物、添加劑等)控制深度有限。
非歐市場的適用性
RecyClass 是基于歐洲法規與標準設計的體系。在亞洲、拉丁美洲等地區,其標準是否能被本地監管或市場認可尚需驗證。
3.2 未來趨勢與建議
向全球擴展 & 本土化融合
RecyClass 或其衍生制度或可拓展至歐洲以外市場,結合當地法規與能力,推動類似可追溯認證體系在全球復制。
橫向連接其他認證或標準
在纖維回收、食品接觸塑料、化學回收等領域,可能與其他認證標準互聯,共建更完整的循環體系。
數字化、區塊鏈、物聯網技術介入
為提升認證效率和真實性,回收廠可能在廢塑入口、生產流程、物流環節布設傳感器、區塊鏈賬本、電子標簽等技術,實現 自動化溯源與實時監控。
強化閉環反饋 & 可逆性設計
在包裝設計環節加強“Design for Recycling”理念,使產品從源頭起具備可回收性,減輕回收工廠負擔。RecyClass 本身也在設計指南模塊不斷更新。
監管推動與企業獎勵機制
地方或國家可將持認證狀態納入政策激勵、稅收優惠、采購優先等制度,以拉動認證普及。企業間可通過市場規則推動:“只有認證材料才可參與合同競標”等。
新觀察總結
RecyClass 在短期內覆蓋歐洲60%以上塑料回收能力,是 塑料循環可追溯體系快速落地 的標志性事件。它既是行業走向標準化、透明化的一步,也給業界帶來一面鏡子:回收流程、數據、追溯、質量控制等環節還需進一步升級和強固。
但必須認識到,這種認證體系也不是“萬能鑰匙”——認證成本、審計深度、跨地區適用性、技術落地等挑戰依然存在。未來要讓這樣的體系真正成為全球塑料循環的“基礎設施”,還需要技術創新、制度設計和市場協同共同推進。
版權與免責聲明: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包裝印刷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-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包裝印刷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 2.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(非包裝印刷網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 3.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
相關新聞
-
2023年歐盟塑料包裝回收率僅42.1%,距55%目標仍有差距
報告顯示:歐盟產生包裝廢棄物7970萬噸,其中塑料包裝達1580萬噸,占比19.8%,穩居第二大包裝材料,然而塑料回收率遠未達到2030年55%的目標。- 2025-11-03 13:21:02
- 5081
-
近日,有報道顯示,由中國石化化工銷售有限公司出資設立,中國石化全資持股的中石化循環利用科技有限公司已于10月中旬完成工商注冊登記。
- 2025-10-25 10:58:54
- 14002
-
瑞士推進包裝與廢棄物法規改革:從“可回收”到“可再用 化學安全”
瑞士政府本輪改革意在擴大生產者延伸責任至全包裝領域、提高回收目標、強化全國范圍的反亂丟罰則,并在廢棄物管理中強調“再用與回收”優先于其他處置選項。- 2025-10-23 08:50:20
- 16322



直播回放
直播回放




















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,與本站立場無關